你们好,最近小未来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初高中衔接数学因式分解,初高中衔接数学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看看吧。
1、 因为教学的需要,我告别了15岁的初中教学生涯,踏上了新的征程,这对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尝试。但是我发现,从初中到高中,学生不可能一下子适应高中课本的跨度。
2、 老师不太了解学生之前的基础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这时,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
3、 原因分析
4、 1.学生级分析
5、 (1)环境和心理变化
6、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老师,新团体……学生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终于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部分同学有了“放松一下”的想法。
7、 入学后没有紧迫感。也有一些同学很害怕,入学前就听说高中数学很难学。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8、 (2)学习方法的差异
9、 初中的时候老师讲的详细,总结的都是类型,练的好,考试常见题多,一般都能坐对位置。所以学生习惯围着老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规律归纳。高中阶段,由于内容多,时间少,老师只能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
10、 为了落实“三基”训练能力。而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的方法,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11、 其次,学生在初中三年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生遇到新问题,不独立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强;不能科学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
12、 2.初高中的教学内涵有两大区别。
13、 (1)知识思维水平的差异(从直观到抽象)
14、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仅限于平面几何的证明,知识与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较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没有培养出来。至于立体几何,只能用要求较低的零散知识来呈现,想象力较差。相对来说,
15、 高中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应用要求很高。高中数学教学应突出四种能力,即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题能力。需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
16、 等价与转化,划分与讨论。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只有在高中教学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17、 (2)知识体系差异(初高中跨度过大,人为造成不衔接)
18、 随着近几年的新教材改革,初高中教材难度虽然有所降低,但相比之下,初中的降低幅度很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难度差距。数学语言在抽象上有一个突变,
19、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面的过渡,使得相当一部分中低年级学生陷入困境,认为数学高不可攀,难以接近。
20、
21、 5.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2、 高中的很多知识仅仅在课堂上理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认真消化。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
23、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针对一些简单章节的教学组织阅读讨论,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能力和自主研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
24、 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5、 3.教师层面分析
26、 (1)新课程需一个适应过程
27、 学生参加了三年新课改实验,适应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而高中教师是初进课改,
28、 还不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课标的问题——新课标在实验阶段本身存在着初高中衔接的问题;教材问题——课改后使用的全部是新编教材,教材编写者对初中不够了解而带来的衔接问题。
29、 (2)教学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30、 高中教学往往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太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学习。
31、 对策与建议
32、 要解决学生进入高中后遇到的学习上的困难,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33、 1.缩写并使用衔接教材
34、 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35、 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编制适量习题,抚平初、高中数学习题的台阶。
36、 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37、 2.加强新课标的学习
38、 加强学习高中新课标,深入研究教材,排查“盲区”要到位,解决学生知识衔接。教师应全面了解教材,明确各知识点。全面掌握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
39、 3.加强高初中教师的学术交流
40、 为高、初中教师提供相互听课、评课、座谈的机会。加强学法指导的教学,并时刻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请初中参加过课改的老师就初中课改情况及初中学法特点进行专题讲座。
41、 4.日常教学研究教法,培养能力
42、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43、 (1)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44、 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而若从一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 学教学的节奏。
45、 (2)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46、 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47、 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48、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49、 高中许多知识仅凭课堂上听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认真消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通过编拟阅读提纲,
50、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对某些简单章节内容的教学,可组织阅读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以及独立钻研问题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51、 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以上就是初高中衔接数学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