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盐桥的作用,清楚盐桥中离子的流向,并且能根据该原理自主设计原电池。
2.通过自主设计原电池,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化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难点】原电池的设计。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在高一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提出问题】锌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在这一过程中锌失去电子,铜离子得到电子。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设计这样一种装置,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定向的移动,形成电流为我们所用呢,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原电池”。
2.原电池的设计
【提出问题】一个完整的原电池包括哪几部分?
【学生回答】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在铜锌原电池中,锌和锌盐溶液组成锌半电池,铜和铜盐溶液组成铜半电池,中间通过盐桥连接起来。
【教师引导】利用同样的原理,可以把其他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各种原电池。
【提出问题】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设计原电池的前提是什么?原电池的工作条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前提条件: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工作条件:①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的回路。
【提出问题】那么根据原电池的工作条件,我们如何把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一个原电池呢?结合氧化还原反应、铜锌原电池的原理,思考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应该是选取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的物质?
【学生回答】
①铜锌原电池中,负极材料是锌片,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说明原电池的负极材料应该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②铜锌原电池中,正极材料是铜片,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说明原电池的正极材料应该是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教师讲解】在原电池中,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在原电池的内部,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并通过正负离子的定性移动形成内电路。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再通过溶液中离子形成的内电路形成环路。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取决于组成原电池的反应物的氧化还原能力。(教师结合铜锌原电池装置图进行讲解。)
中公教育解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视频示范”查看各学科视频示范!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原电池》教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