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中国汽车出海不可承受之重】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汽车商业评论撰文 / 温 莎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琚 佳
不出海,就出局,已经成为中国品牌的共识,但到底该往哪里去?
2024年,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中国汽车产业出海协作会一共举办了两场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海外商务考察活动。
开年的第一站是北美,途径洛杉矶、墨西哥城、蒙特雷、萨尔缔约以及拉斯维加斯,年中的第二站是东南亚,到访了曼谷、罗勇、春武里、槟城、吉隆坡、马六甲6座城市。
带队的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会长,轩辕之学校长贾可博士表示,首先选择这两个地方,是因为他们对中国汽车具有不同的意义,前者主要是着眼于国际汽车品牌,一个主要服务中国人拥有的品牌。
国际汽车品牌主要来自西欧和北美,前者是汽车发源地,后者是全球经济霸主,面对中国电动车的后来居上,欧美无一例外的举起了政策的大棒。
6月5日,传闻中欧洲对中国电动车增加临时关税的政策还没有出台。路透社称,欧盟委员会推迟公布对华加征关税,是为了避开6月6日至6月9日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
香港《南华早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有欧盟官告知中国汽车制造商,预计欧盟委员会将从7月4日起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关税。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大概会加到25%左右,比美国客气一点。
美国早在大约在1个月前,也就是5月14日,就已经宣布将针对电动汽车的关税由目前的25%提升至100%。美国决绝地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关上了大门。鉴于北美汽车市场本身,除了一些在中国制造的国际品牌汽车进口外,几乎没有中国品牌汽车进入,这对于整体中国汽车产业看起来影响不大。
但欧洲就不一样了,2023年中国汽车对外出口中,欧洲占比达38%,远超其他地区。在反补贴调查的阴影中,中国汽车仍然在增长之中。施密特汽车研究数据显示,今年1-4月,在欧洲包括英国地区注册的中国制造电动车数量同比增长23%,总计达到11.93万辆,约占该地区进口规模的五分之一。
如果欧洲大幅度提高中国电动车关税,那么摆在中国汽车面前的选择并不多,用燃油和混动产品在欧洲人最擅长的领域与它们正面竞争,又或者在欧洲建厂,进行本地化生产,否则只能干脆放弃。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首次跃居全球第一。欧洲显然是一个进入西方主流市场的重要阵地和潜在增长点。
但是,现在看来欧美的门对于中国主机厂似乎关上了?非纯电车型是不是我们另外一条道路?还有,在此形势下,中国汽车供应链出海会不会能够继续进军欧美?如果中国的全球化变成半球化,是不是中国汽车产业不可承受之重?
2024年6月14日-16日,以“想象”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China Auto Blue-Book Forum,简称CABF)将在北京国测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举行。
6月16日上午,在尖峰辩题“中国汽车出海还要不要去欧美?”中将给出我们答案,也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答案,包括提问。
NO.12尖峰辩题 中国汽车出海还要不要去欧美?阐释:2023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北京车展,全球各地经销商纷纷涌入,盛况空前。鉴于中国本土市场的饱和和全球汽车市场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积累的力量,未来还是有显著的增长空间。欧美是全球主要汽车市场,但是面对美国100%的关税和欧盟即将落下的加税大棒,中国汽车出海还要不要去欧美?
本主题辩论建议从4个方面展开:
1)中国汽车出海的增长空间还有多大?这个空间在哪里?还有多久的红利期?中国电动车出海之路正在受阻,燃油车和混动车的出海还有机会吗?
2)中国汽车出海难在哪里?马斯克说,“如果没有贸易壁垒,中国电动车企能摧毁巨大多数的企业”,但各国的贸易壁垒不会没有,中国要如何应对?生产的本地化和产品的本地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要承担很大风险,中国汽车要如何实现高质量出海?
3)欧美国家是中国汽车必须要攻克的市场吗?如果只是半球化,能让中国汽车突围吗?
4)中国汽车供应链出海的路径?欧美是不是我们还能够进入?该如何定义中国汽车出海的成功?
我们应该向谁提问?我们应该如何提问?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尖峰辩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也欢迎大家报名参加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CABF 2024)。在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到内卷旋涡之际,让我们一起出谋划策,为中国汽车全球化找到一条出路。
以上就是关于【何为中国汽车出海不可承受之重】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