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中国发布《2024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收窄,为科创企业提供多模式融资环境】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6月13日,毕马威中国发布《2024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银行业传统盈利模式已经受到诸多挑战,特别是净息差收窄促使银行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创造。
利息净收入仍是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银行资产端贷款收益率不断下降,同时负债端存款付息成本小幅上升,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导致利息净收入下降。
报告显示,2023年58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3.0%。具体来看,股份行降幅最大,较上年减少564亿元,下降近5个百分点;农商行利息净收入减少56亿元,下降4.7个百分点;六大行利息净收入减少量最大,为745亿元,较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城商行利息净收入降幅最小,仅减少22亿元,同比下降0.5%。
毕马威中国金融业审计主管合伙人陈少东表示,银行业的净息差已经处于历史低位,银行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模式,加快战略转型步伐,构建更为高效、更具竞争力的业务模式。
报告还显示,受新冠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大幅下降。2023年58家上市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7,734亿元,低于2020年疫情爆发时的收入规模,同比下降7.7%。具体来看,六大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653亿元,较上年下降1.4%,下降幅度最小;城商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49亿元,较上年下降近24个百分点,各类银行中下降幅度最大。
此外,2023年58家上市银行其他非息收入为6,648亿元,较上年下降2.8%。具体来看,投资净收益4,479亿元,占比67.3%;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362亿元,较上年实现正增长,占比5.4%;汇兑及汇率产品净收益114亿元,占比2.2%;其他非业务净收益129亿元,占比2.5%。其他非息收入主要包括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汇兑及汇率产品净收益、其他非业务净收益等。由于受内外部宏观环境变化、资本市场波动、人民币汇率走势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他非息收入波动较大。
报告显示,2023年银行体系在支持小微企业、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不仅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面对老龄化挑战,银行业需要明确在养老金融体系中的定位,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和产品的创新,满足多样需求,克服养老产业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问题,推动养老金融的全面发展。
报告强调,面对监管环境的变化,银行合规管理正经历“量、质、效”多重压力,银行需要快速响应监管规则、处罚、政策导向,建立违规点与风险点的前瞻性管理机制,调整合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优化合规文化,加强与业务部门的协同,尤其在县域层级深化合规工作,确保合规触角深入到分支行、网点。同时,银行还应该探索数字化、智能化的合规模式,利用监管规则库与内部数据,赋能日常管理,减少重复工作,释放合规资源效能。
针对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应用,报告认为,银行业需深化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模型和生成式AI(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升业务效率与风险管理能力,同时探索如何在遵守监管框架内合理释放技术效能。
“银行在适应监管变化中,不仅要妥善应对合规压力,更要长远布局,提高自身竞争力。”毕马威中国银行业主管合伙人史剑表示,银行可以通过机制创新与技术应用,实现合规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
报告认为,科技创新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金融制度安排来帮助化解,由于科创企业大部分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轻资产、无抵押、高投入、长周期”是科创型企业的特点,也是其融资的难点。
毕马威中国金融业合伙人李砾表示,银行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路径:中小型银行可以从所在区域的“产业+行业+企业”的视角切入,结合产业发展情况、政策导向等因素,形成“股权+债权”的“投贷联动”综合融资解决方案;大型银行可以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自身的“投贷联动”生态圈,实现多模式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毕马威中国发布《2024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收窄,为科创企业提供多模式融资环境】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