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知名高校力推“零门槛”转专业,“零门槛”=“专业自由”吗?】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近日,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在内的多所高校在发布2024年招生政策时,都提到了入学后实施“零门槛”转专业,引发诸多关注。有评论观点认为,随着这些举措落地,这一届学生入学后,就完全实现了“专业自由”。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注意到,这些高校在发布招生方案时其实都明确表示,所谓的“零门槛”,是指转出零门槛,同时,各专业对转入人数都有比例限制或必须根据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开放名额,以确保教学质量不会因此下降。
多所高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开放“零门槛”转专业,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一段时间里、在对专业有所了解后,更好地选择与自己兴趣、特点匹配的专业,而非一味鼓励学生从所谓的冷门专业跳到热门专业。
“零门槛”,如何理解
“今年,我们学校成功转专业的学生人数是去年的2.5倍——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过去四年之和。”上海交通大学招办负责人武超告诉记者,虽然转专业政策早已实施,但今年上海交大首次明确,在转出端不设任何限制,不限制学生的绩点、排名和挂科门数,院系对于申请转出的学生不设任何门槛,每个学生有三次机会,每次可以填报两个志愿。可以说,转专业的成功率大大提升。而在转入端,学校要求,在满足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各学院要尽可能多地开放接收名额,“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对申请转入的专业有强烈兴趣,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
在复旦大学,“零门槛”转专业政策从2004年就已实施。复旦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范慧慧告诉记者,由于不少学生在高中阶段对高校专业并没有太多认知,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影响,进入大学后才对专业有了初步的认知,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所以,给这些学生入学后再次选择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显得尤其重要。“作为制度性规定,学校要求每个院系每年开放20%的名额用于接纳转专业的学生。”
就在不久前,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也官宣,学生入校后专业“任意转”;而在华中科技大学,更是出现了每年有1000名左右的本科生实现转专业。至于这些学校开放转专业的理由,基本都是希望让学生经过一年左右的大学学习后,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擅长和学校的专业都有所了解,从而选择更匹配的专业。
“之所以要持续加大转专业的力度,是因为不少高校发现,一些学生与专业完全不适配,尤其是在理工类专业,少数学生入学后产生了不适应,甚至到了要挂科、退学的程度。”某高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传统理工科院校开出的非理工类专业,往往就是为了给那些高分入学但读不下去的学生提供“另一条出路”。
专业“冷热”,如何看待
结合近日多所高校发布的招生新政,也有一些网友在讨论中提及,担心高校一旦放开转专业会导致学生一窝蜂地选择热门专业。对此,不少高校的相关负责人都表示,虽然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确实收到了更多的转入申请,但实际上,大学真的放开转专业后,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冷门专业无人问津、热门专业挤破头”的情况。
复旦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瞿帅伟告诉记者,每年转专业中确实有一些长期热门的专业,比如数学,以及近两年的微电子专业,但有时候冷门专业也有可能突然变成热门,比如前年,文物与博物馆学就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这说明学生的想法和选择是多样化的。
“其实,不少学生在选择转专业时,也是他们学会对自己负责的过程。因为,转入新专业后,尤其是大二选择转专业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重选专业势必需要‘重新开始’。”瞿帅伟分析,虽然根据完全学分制,学校会尽可能地将学生原专业课程认定到他的培养计划中,但对学生来说,如果不是出于较强的学术兴趣和热情,一般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去转专业,毕竟自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
在上海交大,同样不乏学生从所谓的热门专业转入天文学、海洋工程等在高考招生时并不那么热门的专业。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吴丹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专业的冷和热始终在不断变化”,“最好的热门是内心的热爱”。
不少学者谈到,20多年前,计算机专业接收的学生不少是调剂入学的,甚至更早时,数学系也属于少有人选的专业,远不像现在这么热门。此外,经贸类专业一度是大众眼中的热门专业,眼下已然降温;土木工程曾是工科高分专业,如今在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也已被归入零志愿填报批次了。
学生“净流出”,专业怎么办
按照一些学者的观察,大学开放转专业,不仅是为更好满足学生的学习志趣提供保障,客观上,也是学校推动专业动态调整、不断升级的重要抓手。
不少高校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近年来,高校着力于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的全链育人体系。一个专业若常年处于“学生净流出”的状态,必然给相关院系带来压力,这也将“倒逼”专业加快升级的步伐。
某985高校的经管类专业,长期以来都是转入学生人数多于转出人数,但从去年开始,该专业首次面临学生“净流出”的局面。院系相关负责人说,虽然部分学生是因为入学后数理能力得到提升、考虑放弃经济学专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当前经济、金融行业热度下降的大背景下,院系要从原先“不愁高分学生”,转向考虑如何用更高质量的教育、更硬核的竞争力吸引优秀的学生。
事实上,不少知名高校近两年来陆续关停了一些确已落后于时代和技术发展的专业。一位知名高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今年对语言类专业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给语言类专业带来了冲击;另一方面,该专业长期以来招生“遇冷”,在转专业阶段也长期处于学生“净流出”的状态,必须通过改革实现专业的升级。不过这位负责人也坦言,社会发展对于学科的需求毕竟是多元的,学校在调整专业的过程中仍然会综合考虑,“转专业中学生的流向只是学校对专业评估的参考依据之一”。
来源:文汇报 作者:姜澎
以上就是关于【多所知名高校力推“零门槛”转专业,“零门槛”=“专业自由”吗?】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