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规模血透耗材集采落地:外企落标的份额将“花落谁家”?

  • 发布时间:2024-06-09 11:13:06 来源:
标签:
导读 【最大规模血透耗材集采落地:外企落标的份额将“花落谁家”?】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根据河南省医保局信息,2024年6...

【最大规模血透耗材集采落地:外企落标的份额将“花落谁家”?】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根据河南省医保局信息,2024年6月1日,二十三省血液透析类医用耗材联盟的血透耗材集采正式开始落地执行。

据了解,本次集采价格最高降幅为74%,涉及费森尤斯、尼普洛、贝朗等外企以及宝莱特、健帆生物、威高、山外山等国内企业,具体产品包括血液透析器、血液滤过器、血液净化装置体外循环管路、动静脉瘘穿刺针和透析用留置针。

其实从2019年开始,血液透析耗材的集采就已开始,据国元证券梳理,2019年10月的江苏省三市联合集采,为首次规模性市级单位联盟组织集采血液透析类产品。到2023年为止,已有五次省级、市级单位开展联合集采,范围涉及透析器、透析管、透析液等耗材类产品。

一位血透领域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整个行业都在关注牵头省份河南的执行落地情况,其次是其他省份的跟标执行情况,从临床产品使用来说应该不会有问题,毕竟中标产品覆盖很全面,国产进口、高通低通等产品全都覆盖。

“主要是后续执行过程中,集采的临床非报量部分如何去遴选和入院,根据本次带量采购的规则,分配量的大方向已经确定,但难免还有一些难以准确定位和理解之处,不同厂家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该业内人士强调。

集采扩围,外企落标

本次由河南省牵头启动的23省省际联盟带量采购属于血透行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和范围的集中带量采购。

国元证券研报数据显示,其中高通量透析器报价区间在54.5元~77.8元,降幅区间为40.15%~58.08%;非高通量报价区间在36元~56.99元,降幅区间为40.01%~62.11%,多数产品的代表品降幅集中在40%~60%之间,最高降幅74%。目前集采已常态化,部分透析类产品已完成多轮、大幅降价,预计未来集采价格下降空间不大,价格有望趋于稳定。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带量采购落地前夕,5月24日,京津冀医药联合采购平台发布通知,推进开展血液透析类医用耗材集中维护与历史中选价格填报及公示工作,具体包括血液透析器(高通量、中通量、低通量)、非连续性血液滤过器、非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体外循环管路、一次性使用动静脉瘘穿刺针和透析用留置针。

同时要求企业在“3+N联盟血液透析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栏目内,完成产品信息维护。上述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京津冀3+N联盟大概率也要对血透耗材集采,这就是行业里的下一个重大事件,“关键是除了京津冀,这个‘N’又会哪几个省份呢?”

对于该通知提到的“带量联动”,5月2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加强区域协同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要求将条件具备的省级联盟采购提升为全国性联盟采购,同时强调对已有多个省份开展集采、价格充分竞争的品种实行带量价格联动,避免成为价格高地。

那么在集采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之时,国内血透企业是否迎来了拓展市场份额的机遇?

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2017年-2019年,我国血液透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3%,2020年至2022年新冠流行期间行业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5.4%,有所下降,2022年中国血液透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141亿元。

集中度高和国产率低是这一市场的两大特点——按销售额统计,2021年中国血液透析机前五名厂家市占比达92.1%,血液透析器高值耗材前四名厂家市占比79.5%,血液管路前五名厂家市占比77%;虽然血液透析管路前五名供应厂商中本土品牌占4家,市场份额占比近58%,然而血液透析机的国产品牌市占比仅为25%,透析器国产品牌市占率为45%。

据太平洋证券研报分析,在上述23省联盟血透耗材集采中,外资企业在部分产品上出现了丢标情况,例如百特在高通量血液透析器、贝朗及东丽在非高通量血液透析器上均未中标。同时,由于多类耗材的最终报价降幅均在40%以上,预计该价格对于生产基地不在中国本土的外资企业来说盈利空间大幅缩小,而国产产品由于制造成本更低,在集采后或将拥有更多的市场经费空间和更好的盈利空间。

另外MDCLOUD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血液/腹膜透析设备招标市场上,费森尤斯、贝朗等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明显下降,而山外山、威高、宝莱特等国产厂家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这表明,在国产化的利好背景下,国产血透设备公司在产品端与市场端均有显著进步,实现了国产化率的快速提升。

但是上述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短时间内进口产品仍存在一定的“护城河”效应,毕竟目前集采报量是建立在“原使用量”基础上,所以短期内还是费森尤斯、威高、尼普洛等头部企业占绝大多数量。

“不过根据集采规则要求,费森尤斯、威高、尼普洛也会放出不少份额出来,这个份额就是其他国产品牌的机会,但是其他进口品牌也会抢占这一份额。未来所有厂家都会去竭尽全力不断扩大自己的份额,不断挖宽、挖深自身护城河,为将来国家集采或者其他方式的采购做准备。”该业内人士指出。

其中费森尤斯是透析产品的全球市场龙头企业,国元证券研报数据显示,其产品在2022年占据35%的全球市场份额,在血液透析器和透析机方面分别拥有41%和47%的全球市场份额。

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国产化的风口确实存在,就看谁能“起舞”,但是费森尤斯的行业地位短时间内很难被动摇,因为其在产品及学术前沿工作方面有多年积累,而且目前很多进口产品都在国内有生产基地,预计未来大部分进口产品都会在国内建生产基地。“国产和进口产品的成本差异主要体现在研发和运营上,国产品牌这些方面的支出相对可能较少,但生产成本大家应该区别不大。”

市场远未饱和

虽然血透耗材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被纳入集采,但这一市场似乎还有较多方面的潜力未得到释放。

一方面,我国血液透析患者群体庞大,但产品的渗透率较低。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底国内血液透析患者已达75万人,2016年至2021年患者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9%,国内血透患者治疗需求稳定增长。但与世界平均血液治疗渗透率为37%的数据相比,中国血透治疗渗透率目前仍不足20%,未来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国元证券研报进一步显示,相比于美国血液透析服务端,拥有大量病患的中国市场当前总体规模却较小。我国当前终末期肾病患者超过300万人,需要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频率为每周2次至3次,且每次透析时间需要四小时左右,预计中国需要3万家血液透析中心(以每家透析中心配置20台透析机估算)以满足目前的患者需求。

虽然2022年我国累计血液透析中心数量达7298所,单年次增加1234所,但实际上我国血液透析中心数量离3万家的饱和容量还远远不够,市场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上述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血透医疗器械市场肯定会面临变革,最终目的是节约或者控制医保费用支出,目前是先把市场量拿出来让各个厂家来竞标,但后续关于透析的医保收费大概率会有调整,甚至将来可能全国执行统一收费——患者去任何地方任何一个透析中心治疗都能进行医保支付,这样将大大提高透析患者的活动范围,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医保付费在血透耗材方面的变革才是行业变革的核心,后续大概率会有相关政策出台。如果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那对整个行业都是很大的利好,能推动行业朝更健康、更合理、更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据了解,异地透析方便快捷一直是患者的诉求,国家医保局也在持续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根据《2023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2023年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1.18亿人次,基金支付185.48亿元,比2022年就诊人次增长2.6倍,基金支付增长2.96倍;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1125.48万人次,基金支付1351.26亿元,比2022年跨省直接结算住院就诊人次增长98%,基金支付同比增长77%。

但是上述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异地透析和旅游透析仍然比较麻烦,需要事先协调沟通,而且各地收费标准不一样,医保报销比例和流程也有差异,这正是国内旅游透析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

除了市场渗透率和异地透析的市场潜力,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血液透析市场未来还有其他变革方向——目前是国家借集采降价来推进医保控费,未来国内各领域的专家可能会联合医保部门推进分质化的治疗收费,在血透领域可以简单理解为将低通和高通治疗区别收费,效果越好、成本越高的治疗可以收费更高,允许在不增加医保支出情况下,患者多自付一部分去选择更好的治疗。

“就像飞机头等舱和经济舱的收费差异一样,以后如果能允许收费差异,那么厂商就会更有动力提高产品的治疗效果,带来技术的进步、造福患者,进而形成产业和临床之间的良性循环发展。”该业内人士表示。

转载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作者:武瑛港

以上就是关于【最大规模血透耗材集采落地:外企落标的份额将“花落谁家”?】相关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