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声色的意思是什么】“不动声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事情时表现得非常冷静、镇定,不轻易表露情绪或反应。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都十分常见,尤其适用于形容人在紧张、危险或突发事件面前保持沉着的态度。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不动声色 |
拼音 | bù dòng shēng sè |
出处 | 《资治通鉴·唐纪》:“其人虽未尝言,而不动声色。” |
释义 | 在情绪、态度上没有明显变化,外表平静,内心可能有波动,但不表露出来。 |
近义词 | 面不改色、镇定自若、临危不惧 |
反义词 | 喜形于色、暴跳如雷、惊慌失措 |
二、用法与语境
“不动声色”多用于描写人物的神情、态度,强调内心的冷静与外在的克制。它既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点,也可以用于描述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表现。
- 例句1:面对突发状况,他依然不动声色,让人佩服他的沉稳。
- 例句2:她假装没听见那句话,不动声色地继续做自己的事。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多用于成年人或有一定阅历的人,表示成熟、冷静。
2. 情感色彩:中性偏褒义,强调冷静、理智,但也可能隐含“压抑情绪”的意味。
3. 搭配习惯:常与“面无表情”“神色不变”等词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四、总结
“不动声色”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人在面对各种情况时保持冷静、不轻易流露情绪的能力。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也反映出其处事风格。在写作或日常表达中,适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深度。
如果你对“不动声色”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运用感兴趣,也可以进一步探讨它的实际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