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雍也篇”为《论语》中的第六篇,内容主要围绕孔子对弟子子雍(即冉雍)的评价以及他对仁德、礼制、教育等方面的见解。以下是对本篇原文与译文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文章总结
《论语·雍也篇》共28章,内容涉及孔子对弟子的教导、对仁德的理解、对君子的期待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看法。本篇中,孔子多次强调“仁”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子雍的赞赏。此外,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学习、修身、治国的道理。整体上,该篇体现了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以及他对弟子人格修养的重视。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章号 | 原文 | 翻译 |
1 |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 孔子说:“冉雍可以担任一方之主。” |
2 |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冉雍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外出时要像接待贵宾一样谨慎,役使百姓要像举行重大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在国家不会招致怨恨,在家族也不会招致怨恨。” |
3 |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 孔子说:“颜回能够长时间不违背仁道,其他弟子只能偶尔做到罢了。” |
4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真是贤德啊!一竹篮饭,一瓢水,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乐在其中。颜回真是贤德啊!” |
5 |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谁更优秀?”子贡回答:“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一个道理就能推知十个,我只能推知两个。”孔子说:“确实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 |
6 | 子曰:“吾与点也。” | 孔子说:“我赞同曾点的说法。” |
7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孔子说:“立志于道,依据于德,依从于仁,游习于六艺。” |
8 |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孔子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
9 |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 孔子说:“有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相伴。” |
10 | 子曰:“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孔子说:“我不是为了这些人而做这件事的,还能为谁呢?如果天下有道,我也不会去改变它。” |
(注:由于篇幅限制,此处仅列出部分章节,完整版可参考《论语》原文)
三、结语
《论语·雍也篇》不仅是对弟子的教导,更是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本篇,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仁”的高度重视,以及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无论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还是对社会和谐的期望,都体现出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阅读此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与人生智慧。